应数理学院雷昕老师邀请,中科院高能所李正伟研究员将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做学术报告。具体安排如下:
题目:低温超导探测技术在天文中的应用
时间: 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下午4:00-5:00
地点: 综合楼504
腾讯会议:225-559-943
内容摘要:在天文宇宙学观测实验中目前广泛采用的毫米波探测器是具有极低噪声水平的超导转变边沿探测器(TES),等效噪声功率达到了10^-18W/Sqrt(Hz)的量级。TES是一层偏置在正常态-超导态转变区域的超导薄膜,其超导转变温度(超导临界温度)Tc通常为几百mK。高质量的超导薄膜可以在几个mK,甚至1mK的温度范围内实现从正常态至完全超导态的转变,这样的薄膜在超导转变区域内电阻值R随温度T的变化非常灵敏,存在的R~T关系使偏置在转变区间的超导薄膜成为了灵敏度很高的温度计。超导TES探测器就是采用高质量超导薄膜构成的TES作为温度计的热探测器,通过工作温度在50mK~500mK之间,吸收X射线或者γ射线引起TES的温度变化即可引起TES的电阻剧烈变化,因此具有非常高的能量分辨,在软X射线的能量分辨可以达到2eV以下,远优于传统半导体达到的~100eV的能量分辨。国内与TES相关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在X射线、CMB以及太赫兹探测等领域,报告将介绍国内外的TES研究现状以及应用。
李正伟研究员简介: 中科院高能所特聘青年研究员。2014年0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17年入选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0年04月起担任阿里原初引力波实验副总工程师;2020年09月起担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研究组副组长;202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
研究方向为空间X射线天文技术与低温超导探测技术,担任我国首颗空间X射线天文望远镜-慧眼卫星(Insight-HXMT)的高能在轨标定探测器主管设计师,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SiPM的空间应用;利用熟悉物理和仪器的优势,完成了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GECAM)、增强型时变与能谱卫星(eXTP)、空间X射线概念卫星-宽波段X射线能谱与偏振卫星(WXPT)与“全变源追踪猎人星座计划(CATCH)”的概念研究和物理设计。担任阿里原初引力波实验副总工程师,并在国内首先开展了CMB低温超导探测技术的研发工作,研制了单像素两级DC-SQUID放大器的原理样机;带领团队开发了单像素95GHz CMB正交线偏振TES探测器以及35层硅堆叠波纹喇叭的制备工艺,并制备了原理样机,担任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原初引力波望远镜焦平面探测器及天线核心技术研发”项目负责人。
研究生可记学术报告一次,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数理学院
科技处